我市收藏家展示康熙年間六方粉彩箭筒

2014-10-09 22:41:39 來源:臨汾新聞網(wǎng)

 

“白玉金邊素瓷胎,雕龍描鳳巧安排;玲瓏剔透萬般好,靜中見動青山來?!鼻迩』实垡源嗽妬砻鑼懘善髑蓨Z天工的制作工藝。

近日,記者走進瓷器收藏愛好者張來強家中,他向記者展示了珍藏的六方粉彩箭筒。根據(jù)制作工藝以及手法,張來強推測疑似康熙年間的產(chǎn)物,瓶身所繪的刀馬故事極富山西地域特色。

初見六方粉彩箭筒,高大氣 派的瓶身、華麗精致的彩繪,極易讓人誤認為是瓷器擺件,怎么也想不到會是武將所用的令箭瓶。據(jù)張來強介紹,該箭筒高60厘米,瓶身由6片瓷器拼接而成,經(jīng)過高溫燒造后表面涂釉,然后用特有的硬粉彩繪成,手觸瓶身表面會有凹凸感,因制造工藝復雜,方瓶燒造的成功率極低,這也是該瓶收藏價值高的原因。

仔細觀察該令箭筒,雖然六面瓶身所繪都是刀馬人物,但每面似乎講訴著不同的故事。其中便包含了介子推“辭官不言祿”的典故。當年介子推陪晉文公重耳四處流浪,重耳當權后介子推卻不愿做官,背著老母隱跡綿山,晉文公原想放火逼他出山,沒想到介子推寧可被燒死也不出來。介子推死后晉文公后悔不已,下令從此該日不許動火,這也是“寒食節(jié)”的由來,綿山也因此被稱為“介山”。將 介子推典故融于箭筒制作當中,不僅是對臣子忠心耿耿和淡泊名利品格的推崇,更是對愛國情懷的贊譽。至于瓶身所采用的刀馬人物,就是以兵器、戰(zhàn)馬、武士或戰(zhàn)將三者為主題來描繪戰(zhàn)爭或習武場面的紋飾。清代早期時,刀馬人”紋飾得到不斷完善和成熟,至康熙時期盛行,取材于當時流行的小說、版畫、戲曲故事,而該瓶所采用的刀馬人物威風凜凜,反映了康熙年間四處征戰(zhàn)、兵強馬壯的時代背景。

據(jù)張來強介紹,該六方粉彩箭筒主要是將軍存放令箭的觀賞瓶,從紋飾描金便可看出箭筒的高貴,象征著權利與地位。遺憾的是由于箭筒年代久遠、保存不善,瓶身出現(xiàn)了裂痕,收藏價值也因此大打折扣。如今張來強擔任臨汾市民間文物收藏與保護協(xié)會副會長一職,他表示,傳承文化經(jīng)典、妥善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,因為文物可以讓我們了解歷史,保護文物也就是保護歷史。(李羿玫)

     

責任編輯:王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