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評論員
“干部直播帶貨”是互聯網新經濟下基層干部踐行初心使命、積極擔當作為的具體行動,是常態(tài)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基層干部“化危為機”、推進復工復產、奪取“兩個統(tǒng)籌”雙勝利的創(chuàng)新舉措,是迎接5G技術商用、助力農民精準脫貧的大膽嘗試。我們要為干部直播帶貨的做法衷心點贊。
前不久,我市啟動“慶五一 惠民生 悅生活 5000萬消費禮包大派送”系列活動,用真金白銀刺激市場,并形成一套“組合拳”來推動消費復蘇、做好消費擴容提質大文章。其中“干部直播帶貨”活動亮點頻出,全市17個縣(市、區(qū))的黨政領導干部在9天的時間里直播87場次,網銷額達3194.53萬元,特別是為5個國家級貧困縣和5個省級貧困縣的群眾銷售農副產品1600余萬元。
“疾風知勁草,烈火見真金”,面對滯銷農產品,黨政干部迎難而上,沖到網絡一線,加入直播帶貨隊伍,改變了群眾對干部的認識,展現了新時代基層干部的親民、愛民風范?!案刹恐辈ж洝辈粌H成為新時代考驗干部、檢驗干群關系、體現黨和政府公信力的“試金石”,而且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“干部直播帶貨”讓干部把目光聚焦到了疫情之后新的消費需求、新的消費方式、新的商業(yè)模式上,“從危機困難中捕捉和創(chuàng)造機遇”的意識和本領進一步增強。疫情防控進入常態(tài)化形勢下,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臨汾的產品觸達全國的消費者,解決農產品“賣難”“難賣”問題?這就迫切需要干部求真務實、敢想敢干,創(chuàng)造性地開展工作,用有效措施,掀起銷售熱潮、推動復工復產、增加農民收入。17個縣(市、區(qū))黨政領導干部抓住互聯網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機遇,化身“網紅”助農銷售,推動“互聯網+消費扶貧”落地見效。在直播過程中,他們迅速適應角色、占據主動、掌控節(jié)奏,成了直播的主要力量。如霍州市委書記李強化身“金牌導游”,在直播間向廣大網民推介霍州的旅游文化、名優(yōu)特產,兩個半小時銷售111.2萬元;蒲縣縣長楊曉舟兩度走進直播間,第二次還帶領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的鄉(xiāng)鎮(zhèn)長組成“1+9帶貨天團”,在網上講產品、話美食、求關注,蒲縣“戰(zhàn)績”幾度刷新紀錄,總成交額116萬元,楊曉舟本人被網友稱為“萌萌噠”縣長;襄汾縣縣長白建成在直播間左一聲“寶寶”右一聲“老鐵”開展線上互動,引發(fā)萬名網友圍觀,銷售多次“爆單”,以兩個小時17000多單瞬時排名全省第一、全國第十五。
“干部直播帶貨”促進了我市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鏈條改造,加快了農業(yè)產業(yè)規(guī)?;s化標準化生產步伐。直播帶貨過程中,各縣(市、區(qū))黨政領導干部直接面對消費者,直接面對市場。每天哪些農產品賣得多?哪些農產品價格好?市場真正需要什么樣的產品?對產品從外觀到內在的要求是什么?每天的銷量、收入在數據上的客觀真實反映,給干部、群眾帶來了最為具體、真切的感受。通過活動在線上與全國同行競爭、線下各縣(市、區(qū))互相比拼,進一步帶來了思想大解放、理念大更新。大家認識到:銷售靠流量更靠質量,必須注重農產品的包裝,用精美的設計、包裝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;必須提高農產品的品質,進行標準化生產;必須注重品牌建設,特別是要創(chuàng)建農產品區(qū)域品牌,才能更好地發(fā)揮區(qū)域農業(yè)資源的特色和優(yōu)勢,提高區(qū)域農產品整體市場競爭力。
“干部直播帶貨”深化了干部對互聯網的認知,增強了干部服務意識。這次干部放下身段走進直播間推銷產品,零距離與服務對象互動,增強了干部對互聯網的切身感受,學會了運用互聯網技能,摸清了新媒體的傳播規(guī)律,提高了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。在這次網絡直播促銷活動中,干部們備足了“功課”,與網友熱情互動,在直播中賣力營銷,現場銷售火爆,效果良好,展示了信息化時代駕馭網絡的真功夫、真本領。隰縣縣長王曉斌,4年來一直想企業(yè)所想、急企業(yè)所急,用電商彌補山區(qū)縣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在運輸、銷售上的短板,成功讓玉露香梨通過網絡走向全國、走向世界,被稱為“電商專家”型縣長。此次活動中他攜手全國聞名的網銷大咖莫問劍、王軍龍,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啟了一場信息量極大的在線直播,被業(yè)內稱為實踐版的網銷教程。
“干部直播帶貨”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,使擔當作為在全社會蔚然成風。網絡銷售順應了現代農業(yè)發(fā)展趨勢,符合現代農業(yè)信息化生產的要求,更能暢通市場供求信息、降低農產品銷售成本、促進農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。電商直播以突破時空限制、低耗高效的特點成為當前市場最熱的網絡銷售新模式,處在新興行業(yè)的風口。當前全市特別是農村地區(qū)專業(yè)、合格的助農直播數量太少,大量的農副產品又迫切需要高頻率上線、促銷。在這個機遇稍縱即逝的關鍵時刻,坐等農民自發(fā)上網不現實,必須有干部站出來,敢于迎難而上、擔當作為,能夠撇開死板、放下架子,敢闖敢試、創(chuàng)新方法,以更“接地氣”的工作措施,讓大量的農副產品變成商品,讓農民的收成變成收入。我市17個縣(市、區(qū))黨政領導干部順應人民群眾的期盼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,不等不靠、主動作為,轉變思想、克服難關,走進帶貨直播間“現身說法”,以實際行動引導農民“觸網”、加快農產品的網上銷售、推動農業(yè)實現互聯網+;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,農民群眾的觀念發(fā)生變化“開了竅”,開始在自家蔬菜大棚搞直播銷售。大家為17個縣(市、區(qū))黨政領導干部的努力真心點贊。
“明者因時而變,知者隨事而制”。過去在傳統(tǒng)經濟發(fā)展上,臨汾因地處內陸與沿海發(fā)達地區(qū)拉開了差距,現在進入互聯網時代,面對“新型網絡消費”這種嶄新的經濟模式,臨汾與全國、全世界都處在一個新的起跑線上。通過這次網絡直播營銷,不但鍛煉了干部對視頻直播這種新興網絡經濟方式的運用,而且使干部對“新型網絡消費”這種新業(yè)態(tài)、新模式的認識和思考發(fā)生了裂變,解放了思想,更新了觀念,提高了本領,這對推進臨汾經濟高質量轉型發(fā)展效果巨大,意義深遠。
責任編輯: 吉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