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汾新聞網訊 年少懵懂時嬉戲于田野黃土上,一腔熱血時奉獻在部隊生涯中,混沌初開時得遇知己伯樂,而今已過而立之年的他有了自己的家庭、事業(yè),一切都沿著正常的軌跡運行。3月22日,在市區(qū)泥圪垯陶藝雕塑工作室,記者見到了工作室藝術總監(jiān)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“平陽泥塑”代表性傳承人劉波,在沉穩(wěn)、淡然的同時,他的身上還難得地保留了一份少年的天真與清澈。
1982年,劉波出生在襄汾縣鄧莊鎮(zhèn)鄧莊村,這是“平陽泥塑”的發(fā)源地。受當地“泥塑文化”的熏陶,劉波從小就對這門藝術充滿著親切感?!拔覀兗易孑呏杏袕氖逻^泥塑行當的人,所以我耳濡目染,打小一看到泥塑的擺件就想去摸一摸、碰一碰,好像和泥塑有一種說不出的關聯(lián)。”劉波回憶說,“可能從那個時候起,泥塑就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吧?!?/p>
高中輟學后,劉波當兵入伍,退伍后的劉波一度很迷茫?!拔倚睦镆恢庇幸粋€聲音:‘我一定要成為一個雕塑家’?!眲⒉ㄌ寡?,“但是我沒有掌握傳統(tǒng)的雕塑技藝,又沒有文化,我自己都覺得不現(xiàn)實?!?001年9月,冥冥中劉波那個心底的聲音似乎又在吶喊:“去試試美術類高考吧,拼一把!”經過一年的專業(yè)課程學習,劉波最終如愿考入北方民族大學學習雕塑,而正是畢業(yè)作品的創(chuàng)作讓劉波正式走上了“平陽泥塑”的傳承之路。“當時大家的畢業(yè)作品,大都是用鋼、鐵、銅等材料制作的雕塑,缺少一些個性。”劉波回憶說,“我就想做點兒不一樣的、專屬于自己的畢業(yè)作品。 ”
萬事開頭難,平陽泥塑技藝幾近失傳,沒有人指導劉波該怎么做,他也沒有可以參照的對象,完全靠自己摸索。機緣巧合中,劉波結識了寧夏工藝美術大師、著名陶藝家李五奎先生,并拜他為師,通過大師的悉心指點,劉波的泥塑作品《李家山的晌午》在畢業(yè)展覽上大獲成功,獲得業(yè)內專家的高度評價。這組取材于黃河岸邊小山村的雕塑作品,由于技法獨特、造型生動、富有內涵,被北方民族大學美術館永久收藏,開了在校生陶藝雕塑作品被收藏的先河。
“我剛回家鄉(xiāng)的時候,雕塑這個專業(yè)是很難養(yǎng)家糊口的,我投過很多簡歷,也嘗試過文字、攝影、設計方面的工作?!眲⒉ㄕf,“但是那種生活都不是我想要的,‘我要成為一個雕塑藝術家,成為一個平陽泥塑的傳承者’這個聲音總是不斷地出現(xiàn)在我做選擇的時候?!弊詈螅瑒⒉ㄟx擇順從自己的內心,盡管他知道自己也許選擇了一條沒有盡頭的路。
2010年,劉波創(chuàng)建了泥圪垯陶藝雕塑工作室。創(chuàng)建之初的工作室,與其說是工作室,其實就是幾間房子。劉波每天就把自己關在工作室里,用泥土制作一個個人物、場景,樂此不疲?!耙驗楫敃r這門技藝幾乎是失傳的狀態(tài),所以我自己設計了炭燒窯?!边@是劉波一段痛苦的回憶,“由于設計的炭燒窯有缺陷,耗費3年多時間創(chuàng)作的近百件作品被燒成了碎片,當時也很消沉。”痛定思痛的劉波開始重新思考自身,“還是學藝不精,自己欠缺的東西太多了。”
2011年,劉波自費去北京尋訪名師,重修現(xiàn)代雕塑的技法和理論,并拜全國著名泥塑大師于慶成為師?!叭チ吮本┲?,看了很多專業(yè)展覽,才意識到自己的專業(yè)水平真的不過關?!眲⒉ㄕf,“在北京學習的兩年,我覺得自己像獲得了重生。”
劉波的個人風格也在學習過程中漸漸形成,在他的工作室里,有很多看似天馬行空卻又合情合理的作品。面對自己的作品獨自思考時,劉波深沉、理性的一面慢慢顯露了出來?!澳嘧钤绲臅r候是沉積巖,隨著歲月的侵蝕,化作了泥土,加上水之后能變成各種各樣的形態(tài),雕塑家賦予了他們生命,通過他們表達各種細膩的感情?!眲⒉ǔ錆M哲理地說,“可是若干年后,他們會破碎,然后塵歸塵、土歸土,又回到最原始的沉積巖的形態(tài),好像是一個逃不掉的輪回?!?/p>
“兒童時期對我的影響很大,那是我最快樂、最難忘的一段時光?!眲⒉ǖ摹包S土”情懷帶給他無窮盡的靈感,“現(xiàn)在農村發(fā)展好了,機械慢慢代替了手工,村子里基本都看不到小時候的農村場景了。我在這里長大,眼看著自己熟悉的場景漸漸消失,總想做點什么來紀念這段時光?!?/p>
在工作室的一角,一個倒立在驢上夸張嬉笑的孩童引起了記者的注意。“我小時候會經常騎著驢玩,雖然不至于像泥塑里那么夸張,但真的也挺鬧騰的。”劉波笑著說。一瞬間,那個孩時無憂的劉波似乎又回來了。
記者 安月琦
責任編輯: 吉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