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店圓了創(chuàng)業(yè)夢

2015-03-27 08:13:59 來源:臨汾新聞網

    春風和煦,楊柳吐翠。在翼城縣中衛(wèi)鄉(xiāng)吳寨村一家建有三間青瓦房的農家小院里,筆者見到了洋溢著春天般燦爛笑容的電商創(chuàng)業(yè)者——郭華。

    床邊簡單的條桌上,一部筆記本電腦和兩沓厚厚的書,這就是郭華日常工作的地方。擺設雖然簡單了點,可已開網店三年多的郭華已小有成就。

    今年28歲的郭華,自小體弱多病。離開學校之后,由于身體原因,他不能從事體力活,便迷戀上網絡游戲,游戲升級需要購買游戲幣,他就注冊了淘寶賬號,開通了支付寶。天天在網上漫游,郭華發(fā)現(xiàn)不出家門也可以在網上開店,可以賺錢。心里一陣激動,就萌發(fā)了自己開一家小店的沖動。

    可是想開店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他不知哪里進貨,不知賣什么好,也不知怎么把店開起來,更怕被忽悠,不覺又感到一片茫然。

    2012年,郭華在網上學習了很久之后,加上自己的一直摸索、嘗試,最終細心的他發(fā)現(xiàn)餐飲用品很緊俏,就試著開起了這種網店。也不知道是上天的眷顧,還是自己運作得好,一個月下來竟然有6000元的利潤。

    欣喜之余,他購置了筆記本電腦,并把剩下的2000元投入到自己的網店。隨后,訂單不停地飛來,郭華的日子也逐漸變得充盈。

    同時,他也注重了自己的營銷方式,加大宣傳,做好售后;借助不同的節(jié)日促銷,當年的“雙十一”他一天就賺到了1800元,一年下來也有20000多元的收入。

    在這個行業(yè)做得如魚得水的郭華并未滿足,2013年的5月份,他又在網上開了家服裝店。由于自己對服裝行業(yè)不是很了解,加上市場競爭激烈,精力也不允許,在支撐了一年多時間就關門了。

    與服裝店相反的是,他運營的餐飲用具備受歡迎,2013年的“雙十一”他又賺了盆溢缽滿,一天的利潤搬回來一個三門大冰箱,他越發(fā)上心打理自己的網店了。

    隨著訂單的越來越多,郭華自己在網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,收入也在逐年增長,2014年的純收入超過了80000元。在他的帶動下,哥哥郭陽也在網上學起了開店。

    就在我們交談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,郭華還談成了兩筆生意。他告訴我們,開網店給了自己很大的自信,過了年,他的網店是在2月26日開始營業(yè)的,截至目前,收入已然超過萬元。他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買輛小轎車,同時把當地的農副產品也通過網絡銷售出去,給老百姓帶來實惠。

點評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農產品搭上“電商快車”

    買東西去哪里?如今,鼠標一點,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各地優(yōu)質農產品,既方便了市民,也讓農民的辛勞有了回報。許多農民朋友甚至還學會了在網上開店,加入到了電子商務的行列。他們有的售賣特色農產品、有的售賣鄉(xiāng)村小工藝品,生意做得有聲有色。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創(chuàng)新農產品流通方式,支持電商、物流、商貿、金融等企業(yè)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,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。我市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,具有發(fā)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優(yōu)勢和巨大潛力,開展網上營銷,開設網上店鋪,創(chuàng)新商業(yè)模式,推動線上、線下資源互補,讓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到我市特色優(yōu)質農產品,使電子商務這一新生事物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。   通訊員 宋榜娟


責任編輯:柏東麗

相關閱讀

    本文暫無相關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