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汾北關村名的由來

2019-12-18 09:48:28 來源:臨汾新聞網(wǎng)

  臨汾新聞網(wǎng)訊 地處呂梁山支脈姑射山腳下的襄汾縣北關村,是個古老的歷史文化名村。據(jù)2014年村南出土的殘碑記載,盛唐時期就有這個村落,時稱臨汾縣娥英鄉(xiāng)北關村。又據(jù)2017年村東挖掘的關公名后關朗墓碑顯示,早在北魏時期關公后嗣已在這方熱土繁衍生息??梢?,北關村不僅歷史久遠,而且還是關公后裔聚居地。

  其實,這個古老的村落最先并不叫北關村,而叫邢家莊。顧名思義,村子原可能是由邢姓人創(chuàng)立的,抑或是因邢家人多勢眾而命名。這些雖沒明確的文字記載,但祖祖輩輩的村里人都是這樣傳說的。

  據(jù)說,后來因為邢家有人做了大官,“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”,村里的邢家人便全都隨之遷居到了他地。

  邢家人一走,這個村就剩下姓關的、姓張的和其他姓氏人堅持沒走。因關姓人居多,“多者為眾”,也就自然改叫關家莊了。

  關家人為什么沒走?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關姓人的始祖關朗埋葬在這里。

  村里有出土的墓碑為證。墓碑上鐫刻著:追遠繼孝北魏散騎常侍始祖諱朗字子明關公之墓。

  中國人念祖,關姓人也一樣,始祖埋在這里,當然就不能離開了。

  關朗是武圣帝關公的第八代傳人。史書記載:關朗其人“有經(jīng)濟大器,妙極占算……”深得魏孝文帝器重,曾任散騎常侍,是皇帝身邊起規(guī)諫作用的大臣,足見其地位之顯赫、職務之重要。

  史書又載,“后,魏孝文帝歿,(關朗)不仕,隱居臨汾山”。

  臨汾山指的就是姑射山,屬呂梁山的支脈。關朗隱居的地方就在姑射山腳下的關家莊。

  關家莊東臨汾河,西倚姑射山,北枕平陽驛道,南為秦蜀道衢,是難得的風水寶地。這就是關家莊人留戀不遷的原委。

  北魏時期,關家莊改叫北關村,為什么不叫“南關村”“東關村”“西關村”呢?

  原來,在魏孝文帝在世時,呂梁山一帶被殘余的匈奴(俗稱流寇)所盤踞。這些流寇經(jīng)常東出豁都峪下山騷擾百姓,直接威脅到平陽郡的安危(平陽郡其時北魏政權所在地,即今堯都區(qū)金殿鎮(zhèn))。為了遏阻流寇出山作亂,保全平陽郡的安全,朝廷就于太平真君四年(443)在豁都峪出口不遠的澗河北岸(即今襄汾縣古城鎮(zhèn)京安村東)設立了一個軍事關卡,叫“泰平關”。

  泰平關駐有一定的軍隊,扼守著豁都峪要沖,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地,“關”外分設有許多分支機構,叫“哨所”。其中關家莊就是一個哨所,也就駐有一定的軍隊,算是個小小的戰(zhàn)略要地。因哨所地處泰平關的北邊,村子隨之便改叫“北關村”了。

  就是說,北關村的“北”在這里是一個方位詞,指泰平關北邊的一個關卡(村子)。就這樣,北關村村名一直延續(xù)至今。(史復興


     

責任編輯: 吉政

版權聲明:凡臨汾日報、臨汾日報晚報版、臨汾新聞網(wǎng)刊載及發(fā)布的各類稿件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(fā)布。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