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鄧海建
粽葉飄香,今又端午。
“節(jié)分端午自誰言,萬古傳聞為屈原”。相較于其他傳統節(jié)日,端午雖歡騰而熱鬧,卻多了幾分沉毅和肅然。
這幾年,隨著“網絡中國節(jié)”主題活動漸成風尚,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(jié)日,端午節(jié)不僅承載了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向往,亦在互聯網+的背景下日益煥發(fā)出代“新時代的味道”。濃郁的傳統文化情思,讓端午這樣的好時節(jié)不再是“吃貨節(jié)”“促銷節(jié)”,而成為氤氳文化氣息、傳揚文化根脈的“超鏈接”。2018年的端午,遇上世界杯、遇上父親節(jié),不過,我們還是發(fā)現了它不一樣的吸引力:比如各地端午系列活動早早就上線了,比如學校和社區(qū)更關注端午非遺的傳承了,比如網絡上的端午文化有了融媒體的表達了……是的,端午當然不該只有一盤粽子,就像春節(jié)不只一頓年夜飯、元宵不只一場花燈表演。
千年端午,如一曲賡續(xù)不絕的傳統文化弦歌。從“舌尖上的端午”到“文化中的端午”,這個節(jié)日越發(fā)歸于本心、越發(fā)深入人心了。當然,盡管時隔多年,我們依然記得韓國“江陵端午祭”在2005年首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“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”時,國人的那種復雜情緒和糾結感受。
端午最沁心的味道,既有粽香裊裊,更有愛國深深。聞一多先生在《端午考》與《端午的歷史教育》論文中考證認為: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,為表示他們是“龍子”的身分,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。因此,端午節(jié)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,都與龍相關。這個節(jié)日,因為有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之說,更是千古流傳。
“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”。字里行間、詩里詞外,是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。這叫人聯想起不久前,習近平主席向特朗普介紹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時曾說:“文化沒有斷過流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。我們這些人也延續(xù)著黑頭發(fā)、黃皮膚,我們叫龍的傳人?!蔽幕瘋鹘y與文化傳承,是民族之魂、是國家之魄。
濃情端午,千載鄉(xiāng)愁。節(jié)日是種儀式,形式為內容服務?!盎⒎p臂,佳節(jié)又端午。門前艾蒲青翠,天淡紙鳶舞。粽葉香飄十里,對酒攜樽俎。龍舟爭渡,助威吶喊,憑吊祭江誦君賦?!惫湃说亩宋缗c今人日的端午固然大有差別,但是,民族骨血里的文化基因,必沉淀為一個民族闊步朝前的文化自信。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指引,有了《關于實施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傳承發(fā)展工程的意見》等保障,傳統民俗文化之精華,必會源遠流長,光芒萬丈。
一千個人心里,也許有著一千個端午。但對于一個民族來說,千百年承續(xù)下來的民族節(jié)日,總該有個價值共識的大致模樣。端午,離歷史和家國最近的地方,就是這個民族最柔軟、也是最堅硬的方向。從遠古走向未來、從中國走向世界,這才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傳統端午文化之路。(鄧海建)
責任編輯: 吉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