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共和國與我】亙古荒灘煥生機

2009-10-23 07:57:00 來源:臨汾新聞網(wǎng)


解放初,全村人僅靠村東幾百畝旱年顆粒無收的地,家家都過著既缺糧又缺錢的日子。每到秋末冬初,我常常看見在那鹽堿灘的曠野上,一些衣衫襤褸、面黃肌瘦的農(nóng)民彎著腰、駝著背用刨板刨硝土,然后將硝土倒進(jìn)大鐵鍋里點火去熬,到了第二天那橙紅色的水結(jié)晶后,再撈點結(jié)晶硝換點油鹽錢,河灘并不會給人們多豐厚的回報。
為了能讓荒灘長出糧棉,縣人民政府決定從汾河里抽水壓堿。1955年,政府組織汾陰、高陽、北莊、南莊、大李等沿河灘村莊的干部一次次地開會、勘測、研究,最后選擇在我村西邊的“塔下”建一座鍋駝機抽水站。挖渠道、蓋機房、安裝鍋駝機、開閘抽水,僅半年時間就完工了。當(dāng)清粼粼的河水流進(jìn)鹽堿灘時,人們欣喜若狂,奔走相告:“抽水壓堿啦,堿地能種莊稼了!”當(dāng)年,政府給我村調(diào)來“碧瑪二號”麥種,秋分時節(jié)種上,沒幾天便破天荒長出綠油油麥苗。由于灌溉有保障,又種的良種小麥,第二年凡是已“入社”的農(nóng)戶,每口人都分到了91公斤小麥,大家吃上香甜的白饃,都稱贊共產(chǎn)黨好、人民政府好。
20年過去了,村里早已通上了電。那臺曾為抽水壓堿立過汗馬功勞的鍋駝機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大型電機帶動的大排水量水泵機組,人民政府又幫村里從南方買回稻種和蓮藕。從此,汾陰村的河灘地全都種上了水稻和蓮菜。夏天,漫灘接天蓮葉無窮碧;秋天,人們在稻花香里說豐年,昔日的鹽堿灘嬗變成北方的小江南。如今,千年的荒灘成了人們致富奔小康的“刮金板”。
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奮斗令人蕩氣回腸,60年的滄桑巨變令人振奮鼓舞,60年的變遷證明,中國正在走向繁榮、富強、昌盛。(上官建國)

來源:臨汾日報

 

  【責(zé)任編輯: 李甲】

責(zé)任編輯:臨汾新聞網(wǎng)編輯

上一篇: 紅土地

下一篇: 追憶韓蘭英老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