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散文】萬家共此時

2025-01-29 10:13:17 來源:臨汾新聞網(wǎng)  

萬家共此時

崔海昀

  年夜飯,是游子心中對故鄉(xiāng)的牽念。無論在哪里,無論一年里打拼得多么艱辛,歲末的寒風里,一顆漂泊的心,總會為著團聚、為著家人和熱騰騰的年夜飯,不辭辛勞千里萬里地奔赴而來。

  自古中國人迎接除夕的儀式感非常濃厚。清代《京師風俗志》中記載,“除夕,都人不論貧富,俱多市食物。家庭舉宴,少長皆喜。兒女終夜博戲玩耍。婦女治酒食,其刀砧之聲,遠近相聞?!?/p>

  吾鄉(xiāng)在崇山腳下的襄汾縣陶寺鄉(xiāng),年夜飯總是一派歡天喜地,是記憶里最生動的畫面。

  尋常人家的年夜飯,即使普通食材也精工細作。太陽落下去,燈籠亮起來,棗花饃、油糕、燉豆腐、五香牛肉等美食通通擺上炕桌,一家老少圍坐一起,樂在其中。這一天,是屬于家鄉(xiāng)的狂歡日。

  一桌年夜飯,就是心中的山水。為了這幅團圓圖景,每個在外打拼的家人都勤勤懇懇描畫了365個日夜。除夕夜,在溫暖的燈火下,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的這頓年夜飯,是最令人動情的一頓飯。

  母親在山里買了一只羊,回來后燒了兩鍋水,讓我們姊妹在院子里清洗。臘月里的風很刁,不一會手便凍得像紅蘿卜,手背上還吹出小口子,刺疼難忍。一盆一盆清洗過羊雜的水,潑在土院子里,氤氳著一層濕潤的過年氣氛。洗干凈后,羊雜、羊骨放在大鐵鍋里燉,滿院都飄著羊肉的奇香。羊雜湯,配上胡蘿卜、粉條、蔥花,是年夜飯上一道壓軸大菜。

  院子西墻根下的菜窖里,儲存了白菜、蘿卜、胡蘿卜等冬菜,除夕這天,也在院子里的大鐵盆里洗得干干凈凈,晾曬在竹篩子里。不一會兒,在廚房把胡蘿卜擦成絲,在案板上“咚咚咚”地剁起來。菜剁好了,有的人家喜歡吃羊肉,有的人家喜歡吃豬肉,有的人家兩樣都包,拌好后一盆一盆放在案板上。家鄉(xiāng)的人過年愛吃蒸餃,用滾開的水燙好面,切成劑子搟成面皮,包著拌好的餡,上鍋旺火急蒸,香飄滿屋。

  炸酥肉、炸丸子、炸帶魚、炸豆腐是家鄉(xiāng)年夜飯最誘人的菜品?!按钣湾仭眳s是很神圣的事情。油鍋一搭在柴火灶上,母親便說:“小孩子嘴抿住,不要說話,更不要嘰嘰喳喳蹦來蹦去?!彼裕依镆弧按钣湾仭?,我們便集體噤了聲,不敢說話,走路也是踮起腳尖輕手輕腳,生怕驚擾了什么,壞了母親的規(guī)矩。油炸的東西,剛出鍋的永遠是最好吃的!一般都是半后晌,最后一鍋酥肉出鍋,孩子們才放飛了自我,無拘無束,每人手里都拿著油汪汪、香噴噴的炸品。

  母親買回的春卷多是豆沙餡,冷凍的春卷與熱油“會師”,小火慢炸,不一會周身均勻染上棕褐色,此時來一塊,唇齒間一咬,那面皮酥脆迸裂,好吃到停不下來。

  北方海鮮稀少,參加工作后,過年回家常常買幾條凍帶魚。早晨把帶魚拿出來化凍,清理干凈,晾干水分,沾一層淀粉,再裹一身蛋液,撒一把芝麻,母親順著寬油邊邊往下一滑,“刺啦”一聲響,香氣已飄出街巷,老遠就聞到香味。

  陶寺一帶的年夜飯,其實非常樸素,一半碳水一半菜肴。但樸素的是飯菜,隆重的是年節(jié)。這種隆重的氣氛,從一過臘八就開始了。大人們東奔西走忙著趕鄧莊集,置辦一應事物,小孩子最盼的當然是各種買來的點心、柿餅、芝麻糖,以及那身盼了好久的新衣裳。過了臘月二十三,家家戶戶就忙起來,確切地說,年夜飯從這天就正式開始籌辦了。

  蒸饅頭、蒸包子、蒸花卷、炸麻饦、炸油糕……這是在為年夜飯里的碳水做準備,不管蒸的還是炸的,都散發(fā)著濃濃的年味,人們臉上的歡快簡直要溢出來。

  諸事停當,年夜便來。于是杯盤碗盞擺滿一桌,舉族同慶。正當中的是最古老的銅火鍋,黃銅質(zhì)地,底部燒著木炭,中間有排煙的煙囪,大肥肉片下面海帶、豆腐、白菜、豬血、粉條、丸子層層壘壘,熱氣翻騰,吃到最后都是燙嘴的。

  菜下了一半,剛出鍋的蒸餃子一盤盤端上來,電視機聲音調(diào)到最大,小孩子們坐滿一炕嗑著瓜子吃著糖果看春晚。寒夜漫長,年夜熱鬧,沒有人愿意睡去,村子里醞釀著同一個辭舊迎新的夢。

  正如書法家沈尹默所說,“年年有除夕,年年不相同;不但時不同,樂也不同。”如今人們雖感慨年味一年淡過一年,然而每當除夕如期而至,還是有快樂充盈心間。一桌團圓飯,是春節(jié)最大的儀式感。時間不言,家人間所有的美好祝福與期待,都蘊藏在了一桌團圓飯里。

  風塵仆仆,穿山過海。一年有一年的風波艱辛,家人卻是恒定不變的溫暖。內(nèi)心安處,唯有家,一期一會,年年歲歲,陪伴是最長情的浪漫,團圓是最隆重的盛事。

  燈光流瀉,觥籌交錯,即使桌邊的家人在變換,溫馨的團聚卻是記憶里不變的主題。當晨曦掀開嶄新的一年,一起等來年的初醒,萬物欣欣向榮,一切重新開啟。


     

責任編輯: 吉政

版權聲明:凡臨汾日報、臨汾新聞網(wǎng)刊載及發(fā)布的各類稿件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自媒不得轉(zhuǎn)載發(fā)布。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