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散文】龍興塔游記

2016-08-12 10:50:44 來源:臨汾新聞網(wǎng)

龍興塔游記

劉云霞

  一座層堆起千年光陰、會應緊隨急冒煙的古塔,便引得歷史頻頻為之引頸翹望。

  一路飄搖而上,穿過多少歲月的密道,這縷青煙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?

  龍興塔,又名絳塔、唐塔。據(jù)碑記載,此塔建于大唐,原為八級,清乾隆年重包外皮,且增高為十三級。難道在層層浮屠增刪間,內(nèi)外塔身合圍時,已孕育了無人能解的禪意?那縷青煙難道是壘筑在時空縫隙、掩抑不住終于奪路而出的一重重偈語?

  但無論怎樣,隔著千年時光,唐與清在冥冥間的對望中,已連接了一段歷史、矗立了一個奇觀,并為絳州城托起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標。

  一座塔,就這樣矗成一個千古之謎。一座碑,一座書法藝術的里程碑。立在時空隧道,豎在歲月長廊,是大唐曠世絕倫的書法藝術迸射在千年之外的一掬光芒,被后人作為光源小心翼翼地護在亭下,框在鏡中。

  碧落碑,又名唐碑。其文物價值,就在于是我國境內(nèi)僅存的一塊唐代小篆碑。雖稱之為小篆,卻又雜取鐘鼎、古籀兼及小篆等文體,因而“篆字奇古,引筆精絕,不類世篆學”,成獨樹一幟的“碧落碑體”。一代代、一批批人,走過、看過、嘆過,臨過、摹過、拓過,終究是望碑興嘆,誰也無以得其真諦之一、二;就連唐代以篆學名世的李陽冰也是“覽七日而不忍去,習之十二年,而不得其妙”。

  李陽冰似有實無的這一槌,使此碑迸濺出更大的藝術光芒。而碑上的殘缺,猶如一扇突遭外力驟然蒙封的窗戶,把諸多的懸念封在了歷史深處。

  隋唐、宋元時期,是中華文明繽紛綻放的一個巔峰。詩詞之外,書法、繪畫、建筑、彩塑競展風采。千年風云龍興寺,無論曾經(jīng)的歷史如何驚濤拍岸,最后駐留在史岸的,只有五彩繽紛的藝術。

     

責任編輯: 吉政

版權聲明:凡臨汾日報、臨汾日報晚報版、臨汾新聞網(wǎng)刊載及發(fā)布的各類稿件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自媒不得轉(zhuǎn)載發(fā)布。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。

相關閱讀

    本文暫無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