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隊伍,隊伍呢?”這是年僅24歲的抗日英雄——八路軍129師772團團長葉成煥留下的最后一句話。
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第二展廳里,有一雙草鞋靜靜陳列,他的主人正是葉成煥。
1938年4月,日軍糾集3萬兵力向晉東南發(fā)動了“九路圍攻”。葉成煥帶領的部隊以最快速度向武鄉(xiāng)一帶集結。兩天后,部隊在長樂灘附近和日軍交火,戰(zhàn)斗進行到下午5點,終于打退了敵人。
葉成煥一面指揮戰(zhàn)士們盡快打掃戰(zhàn)場奪取武器,一面站在山坡上觀察日軍援軍的動向。突然,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。戰(zhàn)士們抬著葉團長快速向山下撤退,一路上血跡斑斑。葉成煥神智時而清醒,時而模糊,“隊伍,隊伍呢?”成了戰(zhàn)士們聽到他唯一的一句話,也是他臨終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話。
在為他整理遺物的時候,民兵隊長董來旺看見葉團長腳上穿的草鞋已經被鮮血浸透,就把自己的布鞋脫下來給葉團長換上,自己穿上了葉團長的草鞋。這雙草鞋就這樣保存了下來,成為八路軍將士浴血奮戰(zhàn)的見證。
從1938年4月日軍第一次進入武鄉(xiāng),到1945年8月消滅盤踞在武鄉(xiāng)的最后一股日寇,八路軍與武鄉(xiāng)人民一道,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進行大小戰(zhàn)斗6368次,涌現出關二如、高貴堂、王來法、馬應元等眾多英雄模范。
當時僅有13.5萬人的武鄉(xiāng),就有9萬多人參加八路軍和各類抗日組織,2.1萬余名干部群眾為國捐軀。太行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付出了巨大犧牲,用生命和鮮血孕育了不怕犧牲、不畏艱險;百折不撓、艱苦奮斗;萬眾一心、敢于勝利;英勇奮斗、無私奉獻的偉大太行精神。
太行精神,光耀千秋。放眼今日武鄉(xiāng),干部群眾傳承紅色基因,賡續(xù)紅色血脈,苦干實干,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(fā)展的新路子。2018年,武鄉(xiāng)全縣21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,5萬多貧困人口脫貧。“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”“打造紅色旅游品牌”“全力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”“加強新區(qū)路網建設”,老區(qū)人民見證了實實在在的變化,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。
“千山萬壑,銅壁鐵墻!抗日的烽火,燃燒在太行山上!”振奮人心的歌聲猶在,風雷激蕩的歲月遠去,巍巍太行的精神代代傳承。6月4日,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門前,參觀者往來不絕。武鄉(xiāng)太行小學11歲的小志愿者石曼玉也穿著一身八路軍軍裝,加入講解員隊伍,用稚嫩的聲音向參觀者介紹左權將軍,“左權,湖南醴陵人,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……”
太行深處,血染風采。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序廳漢白玉臥碑上,綠葉叢中掩映著橄欖枝和一頂八路軍軍帽,碑文前一排白菊熱烈綻放。
責任編輯: 吉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