辦一所有文化內(nèi)涵的學校

2014-05-08 08:32:36 來源:臨汾新聞網(wǎng)

因為工作的原因,走過很多學校。令我驚訝的是,縣里的許多學校在某些方面走在了市區(qū)學校的前列。尤其是一些學校的文化建設(shè),內(nèi)容獨出心裁、耳目一新。例如,有的學校浸染著濃濃的國學文化,經(jīng)典誦讀讓男生更陽剛、女生更淑雅;有的學校推出的是安全文化主題,各種安全防護知識讓同學們更加懂得自衛(wèi)、自立、自強;還有的小學,推出了禮儀教育,學生們將日常禮儀運用在學習和生活中,言行舉止自有一種氣質(zhì)和風度顯露,每一個來校參觀課改的老師和校長們都眼前一亮,贊嘆這里的孩子們有素養(yǎng)。還有的學校推出了孝雅、感恩等主題的校園文化,讓人心曠神怡。

學校是書香濃郁的場所,墨韻陶冶人情操;學校是育人的地方,育人靠的是先進的文化。可是,有的學校卻不注重文化建設(shè),白白的墻、單調(diào)的色彩,徒有先進的設(shè)施,卻缺少了內(nèi)涵的支撐。還有的學校雖然注重文化建設(shè),卻錯把標語口號當做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,于是乎,標語口號滿天飛。還有的學校雖然也有校園文化,但是缺少風格,顯得雜亂,與本校的辦學理念和特色存在著差異。

學校文化應(yīng)該具有獨特的教育靈魂。教育最本質(zhì)的追求是讓人變善,即豐富精神、改變氣質(zhì)、提升人格、完善道德、發(fā)展能力,使學生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。與其讓不合時宜的標語口號充斥校園,不如讓標語口號遠離校園,師生一起踏踏實實、一點一滴擦亮獨具魅力的學校靈魂。例如,某中學在校門穿衣鏡旁刻有箴言:面必凈、發(fā)必理、衣必整、紐必結(jié)。頭容正,肩容平,胸容寬,背容直。氣象:勿傲、勿暴、勿怠。顏色:宜和、宜靜、宜莊。”學生按此養(yǎng)成文明習慣和行為舉止,學生穿整齊的校服,男生光頭,女生短發(fā),宿舍整潔,床上鋪得像豆腐塊一樣方方正正,表里一致,外表端莊,表現(xiàn)出學子的教養(yǎng)內(nèi)涵。再說一所中學,整個校園在淳樸中彰顯出深厚的文化內(nèi)涵,汲取古代文化精髓和現(xiàn)代科技精華的大型石雕“從丁村人到航天人”及散見于校園的名人雕像與教學樓內(nèi)的中外勵志故事遙相呼應(yīng)。學校志行路和放飛路兩旁的人行道上近300個石磨盤、石碾、石臼、石碌碡,形象地詮釋出農(nóng)耕時期農(nóng)民生產(chǎn)、生活的艱辛。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,發(fā)揮出環(huán)境育人的功能,既氣宇軒昂,又如絲絲細雨、潤物無聲,給師生以啟迪和激勵。看學校的標語,是一種獨特的精神享受。這些鮮活生動的標語,有破有立,有哲學思辯蘊含其中。如“就安全抓安全不安全,就教學抓教學誤教學”、只為成功想辦法,不為失敗找理由”、上天沒有給我翅膀,我靠理想和勤奮飛翔”、小勝靠智,大勝靠德”等等。餐廳里有“匙飯千滴汗,寸絲百蠶命”的標語;實驗室有“孰酸孰堿試劑一滴就顯,孰重孰輕天平一稱即明”、將缺點碳化鈣化化做兩團因子并肩前進,與學友并聯(lián)串聯(lián)聯(lián)成一個勁頭比翼齊飛”等。學生在漫步或駐足的瞬間會受到教育和啟迪,在學習懈怠時看到這些箴言警句,眼前就會亮堂許多,心底就會涌起力量。這些校園文化都起到了提升學校辦學內(nèi)涵、樹立學校品牌的目標。

學校不僅僅是靠升學率來提升名氣,更要讓學校有風度、有魅力,這就需要讓文化契合自己的辦學理念,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。走在這樣的學校里,你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,學子在這樣的校園中讀書求學確實能提升人格、完善道德、發(fā)展能力。

時代呼喚有內(nèi)涵的學校。

責任編輯:柏東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