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學季,不少同學即將步入大學校門。一位家長在朋友圈里發(fā)帖,說已經(jīng)為孩子上學投資了幾萬元,手機、相機、電腦、化妝品、服裝全是名牌。這是一位單親媽媽,平時收入并不高,但為了孩子上學有面子,狠下心來把省吃儉用的錢都拿出來了。朋友開玩笑地說她“下了血本”,她卻說,這比其他家長少多了。話雖如此,語氣里透出糾結之意,畢竟掙點錢不容易。
考上大學對于一個孩子及家庭來說,無疑是一件大喜事,畢竟苦讀12年后,孩子終于升入理想的大學,開啟了另一番嶄新的人生旅程。在購買上學物品時,大多數(shù)家長受“再苦不能苦孩子,再窮不能窮教育”觀念的影響,總想給孩子買最好的東西。
大學生開學,確實需要更換和購買一些學習、生活用品,這無可厚非,由此也催生出了“開學經(jīng)濟”。但有些孩子買東西一味看品牌、挑高價,甚至攀比購買價格昂貴的物品等,同學之間不是比學習干勁,而是比學習用具,比誰的“裝備”高大上,這已經(jīng)偏離了理性消費的軌道,造成巨大浪費,也給家庭造成不小的經(jīng)濟負擔。
學生如此這般比拼,拼得是家庭經(jīng)濟實力,傷的卻是一些孩子的自尊心。對經(jīng)濟條件尚可的家庭來說,家長對孩子的過度要求倒也能滿足;可對那些經(jīng)濟條件比較拮據(jù)的家庭來講,孩子在心理上就容易產(chǎn)生自卑感。
因此,作為學生家長,在“開學經(jīng)濟”中,務必要做到冷靜消費和理智消費,家長和學校還要主動將“開學經(jīng)濟”轉化為“經(jīng)濟開學”,讓“開學經(jīng)濟”成為財商教育的重要載體。孩子開學消費要把實用性、安全性作為購物選擇的基本原則。這就需要家長在購物之前與孩子進行溝通、交流,讓孩子懂得消費要量力而行、按需購買的道理,引導孩子正確消費、理性消費,樹立正確的金錢觀、消費觀和價值觀。(郭璞)
責任編輯: 吉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