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近發(fā)布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,增加了有關防控學生欺凌的強制報告制度和預防教育機制,近期熱播的電影《少年的你》也讓人們再次聚焦校園欺凌這個世界性難題。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的全國調查數據,將近一半(49.6%)的初中生遭受過言語形式的校園暴力,37.7%的初中生遭遇過關系欺凌,19.1%的初中生在校園里遭受過身體上的暴力傷害,網絡欺凌的發(fā)生率也達到了14.5%。
然而,當筆者詢問周邊的家長,當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時你應該如何應對時,許多家長沉默了。在日常生活中,經常遇到的是這樣的回應,“一個巴掌拍不響,為什么那么多人偏偏只欺負你?”“為什么不打回去?”“問問自己為什么總是被欺負”“還是你自己不行”……
在這里,家長有必要了解校園欺凌的定義。校園欺凌有身體欺凌、言語欺凌、財物欺凌、關系欺凌、網絡欺凌五種表現行為,首要的判斷指標是“不對等”。欺凌是一種不對等的攻擊行為,包括力量的強弱、地位的高低、年齡的大小,以及欺凌者的獲勝感與受害者的痛苦羞愧這種情緒的不對等。還有三個關鍵點是動機出于蓄意或惡意、行為上是欺負或侮辱、造成被欺凌者的身心傷害。
所以說,當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時,家長千萬不能說“為什么不打回去?為什么單單欺負你?”這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,關上求助的大門。正確的說法應該是“告訴媽媽哪兒疼,告訴爸爸誰欺負你了,我們是你最好的朋友,你一定要相信爸爸媽媽!”“孩子,在學校究竟遇到了什么?”“你需要什么樣的幫助?”等等,這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,從而打開傾訴的大門。
孩子在學校受到欺凌,也要反思是否跟家庭教育有關系。家長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態(tài)度,不能要求孩子一味順從。家長做錯了事情要跟孩子道歉,教孩子學會尊重權威,而不是害怕權威。家長也不能溺愛孩子、總是對孩子妥協(xié),從小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就可能成為未來的欺凌者。
當然,最重要的是,家長要教給孩子如何保護自己。除了可以給他一本《防欺凌手冊》,還應該示范給孩子看,和他反復練習,直到他非常自如地使用那些技巧和方法。有個孩子三歲多時被送到親子班,班里有個大點的孩子經常打他。家長就和孩子在家練習,先示范如果自己被欺負要如何自保,然后假裝欺負他,教孩子抓住對方的手大聲喊:“不許打人!”“憑什么欺負我!”孩子只有懂得了反欺凌,才能實現自我保護,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自信地、健康地成長。(郭璞)
責任編輯: 吉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