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西宋學琴:讓山桃花成為“致富花”

2019-09-19 09:13:01 來源:臨汾新聞網(wǎng)

  臨汾新聞網(wǎng)訊 高跟鞋、職業(yè)裝,在城市明亮的辦公室里她查法條、閱案卷,維護法律的尊嚴。

  平底鞋、舊衣衫,她將繩子一頭拴在山頂?shù)臉渖?,另一頭綁在自己腰上,利用繩子大幅度擺動,在陡峭的山坡上蕩來蕩去一棵一棵嫁接扁桃。

  這兩種截然不同生活場景里的主人公是宋學琴。2018年,以她為主人公拍攝的黨員電教片《山桃花》榮獲第十四屆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一等獎;今年4月,共青團中央授予宋學琴“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”榮譽稱號;她還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,現(xiàn)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。

  城里女孩 嫁入山溝

  宋學琴,1982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邯鄲市,2005年畢業(yè)后,進入邯鄲一家律師事務所上班。在那里,她認識了來自臨汾市汾西縣的后生侯俊豹,很快,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。2005年,宋學琴沒要一分錢彩禮,只身嫁到了千里之外的汾西縣和平鎮(zhèn)核桃丈村,她認為,有夢有愛就夠了。

  但生活遠比夢想殘酷得多,核桃丈村的貧困狀況遠遠超出宋學琴的想象,“生火做飯要先砍柴,生活用品要步行到15公里外的集市購買?!彼胍ㄟ^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:開飯店、辦石膏廠、幫人放羊養(yǎng)雞……屢次創(chuàng)業(yè)頻頻碰壁,但她不灰心,這個樸實的河北姑娘有股能吃苦不服輸?shù)膭蓬^。可是,究竟干什么能改變現(xiàn)狀呢?

  2009年,宋學琴無意間在網(wǎng)上發(fā)現(xiàn)了扁桃仁營養(yǎng)價值高,抗風耐旱,適合山區(qū)生長。如獲至寶的宋學琴心中又燃起了創(chuàng)業(yè)的激情,望著窗前屋后漫山遍野的山桃花,她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:山桃與扁桃有親緣關系,通過嫁接,能不能讓不值錢的山桃樹“長”出錢呢?

  扁桃花開 漫山遍野

  2011年,宋學琴和丈夫承包了170畝山地,成為全縣最早一批扁桃種植示范戶。他們一起在野外山坡櫛風沐雨,潛心學習扁桃嫁接和建園新技術。

  要把滿山的野山桃嫁接成扁桃,第一步是要清理荒山上的灌木和野刺。為了省時省力,他們在山上打了間土窯洞,晚上只能用蠟燭照明。山上經(jīng)常有毒蛇出沒,有一次毒蛇竟然鉆進了宋學琴的衣服里,所幸有驚無險;在山上干活時還會遇到毒性很大的螞蜂,甚至野豬,危險無處不在。

  灌木去除后就該嫁接了。為了學嫁接技術,宋學琴輾轉找到汾西縣科技發(fā)展中心主任曹玉貴,向其尋求技術支援,又通過翻閱相關書籍及上網(wǎng)查詢,費盡千辛萬苦,成功嫁接扁桃樹4000多株??梢虿欢壙`支護,一場大風過后,大部分扁桃樹都被折斷了。汲取教訓的宋學琴,重新嫁接、綁縛,終于讓只開粉紅色花的山桃開出了粉白色的扁桃花。

  為了扁桃事業(yè),宋學琴夫妻每年有9個月鉆在山溝里,清理灌木、嫁接、施肥、育苗、支護、修剪……這一住就是8年,就連孩子都生在了窯洞里?!澳菚r候從未覺得累和苦,只想著怎么才能把活干好,怎么才能盡快實現(xiàn)目標?!彼螌W琴說。

  “因為沒法照顧女兒,只好送她到河北讀書,遲上了一年學?!彼螌W琴總覺得對孩子虧欠太多。因無人看管,她每天都把兒子背到地里,一邊干活,一邊照看,孩子困了就把他放在魚鱗坑里。由于照看不周,一次孩子玩耍時不小心摔倒導致骨折。因怕耽誤嫁接時機,她狠了狠心,背著腿上打了石膏的兒子,又上了山。可好動的兒子在地上爬來爬去,腿骨再次錯位,又進行了二次矯正和固定。聽著孩子嘶啞的哭聲,宋學琴心疼得淚流滿面,自責不已。

  5年下來,宋學琴夫妻成功嫁接扁桃樹一萬多株。2014年,扁桃花開滿山野,碩果累累,他們第一年掙了7萬元,第二年掙了11萬元,今年又掙了17萬元……日子越過越好了。

  義務傳授 幫扶鄉(xiāng)親

  看到宋學琴夫妻收入不錯,村里、鎮(zhèn)里甚至汾西縣里有野山桃資源的農民,紛紛前來參觀、學習。從此,宋學琴又義務當起了技術指導員,既在基地現(xiàn)場傳授,又進村入戶登門指導,從育苗、嫁接、支護、剪枝、藥物配置、防治病蟲害等方面一一傳授。“我以前不懂技術走了很多彎路,不能再讓鄉(xiāng)親們繼續(xù)吃虧了?!?/p>

  在照顧好自家基地的同時,宋學琴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其他扁桃種植戶,有時還會拿出自己有限的資金幫扶困難農戶渡過難關,誤工誤時不說,幾年下來,僅扁桃接穗一項她就貼進去3萬多元。“創(chuàng)業(yè)過程中,縣科技發(fā)展中心、縣婦聯(lián)、和平鎮(zhèn)黨委等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對扁桃園的發(fā)展給政策、送技術,我們打心眼里感激黨和政府。我是一名黨員,有責任帶動大家脫貧致富,讓山桃花成為‘致富花’!”在她的帶動和幫扶下,越來越多的農戶憑借種植扁桃脫貧致富。

  為了統(tǒng)一管理、統(tǒng)一銷售,宋學琴注冊了卓含農林專業(yè)合作社,并以自己的名字申請了商標。

  地里發(fā)展扁桃效益更好,宋學琴便鼓勵并帶動村民發(fā)展平地栽植,爭取把這一產業(yè)做大做強。 “什么時候該怎么管理,她都會及時告訴我,有時打電話,有時發(fā)微信,有時自己直接就過來了?!庇腊叉?zhèn)鐵金村村民劉玉新對宋學琴的幫扶十分感激,“我先種了10畝扁桃,掛果第一年就掙了兩萬多元,一看發(fā)展勢頭好,就又種了20畝,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?!?/p>

  經(jīng)過近10年的艱苦奮斗,宋學琴不但自己建了200多畝扁桃園,還幫助周邊群眾發(fā)展扁桃經(jīng)濟林18000余畝,帶動汾西縣周邊多個縣及運城、河南、山東、內蒙古等地發(fā)展扁桃3000多畝。在她的示范帶動下,汾西縣已經(jīng)發(fā)展成為除新疆以外全國最大的扁桃生產基地,并成功舉辦了國內外扁桃學術研討及產業(yè)推介會,成為我國扁桃產學研交流的主流平臺。下一步,宋學琴夫妻還打算繼續(xù)擴大扁桃種植面積,對扁桃進行深加工,以增加其附加值。

  剛嫁到核桃丈村時,看著村里的百姓過著窮日子,宋學琴心里酸酸的?!斑@里生活太苦了,要是能有一條致富路,讓全村百姓過上好日子就好啦!”十多年后,這個外地來的媳婦和丈夫守著200多畝的山頭嫁接扁桃,領著村民致富,終于實現(xiàn)了當初的夢想。

  記者 韓曉芳


     

責任編輯: 吉政

版權聲明:凡臨汾日報、臨汾日報晚報版、臨汾新聞網(wǎng)刊載及發(fā)布的各類稿件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(fā)布。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