翼城轉身鼓在300年前流傳到王莊村,當時是用于祭祀和社火活動,后來經加工,可在廣場表演,也可在舞臺表演。
翼城轉身鼓表演時,場上放四面大鼓,由四人轉著敲打,配器有兩個梆子,兩個呆鑼,四個小鈸。其鼓點有六七種,不同于一般的鼓點。
轉身鼓以擊鼓心、敲鼓邊、碰鼓槌所發(fā)出的聲音,有節(jié)奏、有規(guī)律、有快慢、有強弱地運用到各種曲牌中,構成了和諧而動聽的音樂;表演時熱情高漲,鼓點緊湊,節(jié)奏明快,動作干凈利落,瀟灑大方。表演者手、臂、腿、腳、腰都非常靈活,擊鼓時以各種轉身動作姿態(tài)及踏步、半蹲、扭腰為見多,舞姿有張有弛,繁而有序。
轉身鼓最顯著的特點就是“轉”,每個鼓手都不停地圍著鼓邊擊邊轉,每個鼓手分別以左右轉身擊鼓,鼓手邊自轉邊集體逆時針方向朝左移動位置,鼓點與舞姿珠聯璧合,相得益彰。據《臨汾非遺名錄》
責任編輯:張茜